刷抖音是為了干啥?有用戶說,在學知識。相比于枯燥的書本,將知識用“情景再現”、“舉個栗子”等短視頻方式傳遞出去,顯然更有吸引力。而越來越多的創作者,靠傳播知識成為新時代“網紅”。而這些提供知識短視頻的作者大多是“90后”,來自廣東、山東、河南的最多。
刷抖音干啥?學知識
刷抖音學知識已經成為一些人的日常。
12月18日,“2019DOU知創作者大會”上,字節跳動平臺責任研究中心正式發布《2019年度抖音知識創作者圖鑒》(以下簡稱《圖鑒》),其中提到短視頻知識創作者將枯燥的知識轉化為生動有趣的畫面,贏得了用戶的喜愛。
《圖鑒》提到,“情景再現”、“舉個栗子”、“有聲有色”、“另辟蹊徑”、“個人風格”這五種內容風格,最能讓知識內容更吸引用戶注意力、提升知識傳播效果以及學習效果。
隨著“短視頻+知識”的內容形式逐步被大眾所接受,不同學科領域、不同專業結構的知識創作者,選擇抖音作為傳播知識的首要工具。從領域來看,現在抖音上人文類作者最“高產”,而考學、科普類作者最受粉絲的青睞。
數據來源:2019年度抖音知識創作者圖鑒
字節跳動副總裁張羽表示,2019年知識內容在抖音的日均播放量超過了52.1億次,日均點贊量超過1.6億次,每一條知識短視頻,觸達了近10萬人次。知識內容創作者已成為抖音上重要的內容生產者與傳播者。
中國傳媒大學教授王曉紅表示,短視頻拓寬了知識傳播路徑、改善了知識傳播的環境,知識內容在互聯網行業獲得了空前的關注度。
“這種趨勢,體現了互聯網內容在從以往的單一娛樂化向知識化升級,以抖音為代表的短視頻平臺帶動了互聯網內容行業的價值轉向。”王曉紅說。
知識都誰來提供?“90后”
大家喜聞樂見的短視頻知識誰來提供?《圖鑒》給出了答案。
數據來源:2019年度抖音知識創作者圖鑒
數據顯示,抖音平臺上的知識創作者中,男性創作者和女性創作者分別占比51.48%和46.63%。其中,以新生代主力軍“90后”所占人數最多,其次是“80后”,分別占比41.66%和25.79%。
“北上廣深”以及東部沿海省市是知識創作者最集中的地區。地域分布看出,知識創作者在廣東最活躍(15.5%),超過第二名山東(6.94%)與第三名河南(6.89%)的創作者數量總和。
字節跳動平臺責任研究中心劉志毅說,“知識網紅”逐漸成為互聯網內容平臺上活躍的“生力軍”。
“希望能夠通過本次《圖鑒》的發布,讓短視頻平臺能夠更好地為知識創作者服務。抖音愿通過‘DOU知計劃’的持續推進,打造更友好的創作環境,與知識創作者攜手,推動優質知識信息在互聯網內容中的整體比重,以知識普惠推動社會進步。”他說。
來源:河南商報
見習編輯:吳冰